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,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,毕生经历四个阶段: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,每个阶段的身体外观都不一样,重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,种类繁多,全世界约有1.5万种,已知5000种以上,中国记载200种,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胡蜂的种类及图片大全吧!
金环胡蜂
金环胡蜂又名中华大虎头蜂、桃胡蜂、人头蜂、葫芦蜂、马蜂,体长达40毫米,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,栖息在地下有足球大的圆形蜂巢中,过着分工明确的社会生活,是攻击性极强的危险性蜂类,敢在分泌树液的树上追击独角仙,到了秋季,还时而袭击蜜蜂的蜂巢,使其全军覆没,毒性很大。
金环胡蜂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广西、江西、福建、贵州等地,危害苹果、桃、梨、葡萄、柑桔等,以成虫啮食成熟的水果,残留果皮、果核,雌蜂体长4.8-5厘米,雄蜂3.9-4.3厘米,工蜂3.8-4.5厘米。
黑尾胡蜂
黑尾胡蜂又名双金环虎头蜂、黑尾胡蜂,分布在吉林、黑龙江、辽宁、河北、四川、湖南、浙江等,重要为害水稻等作物,雌蜂3.8-4.4厘米,雄蜂3.4-3.8厘米,工蜂3.3-4.0厘米。
黑尾胡蜂一般在4~5月间建巢于土穴、石穴或树洞中,10到11月份蜂群达到最旺盛,常群起捕食蜜蜂,11月底12月初最后一批母蜂出世,并交尾后于树洞等抱团越冬。
黄腰胡蜂
黄腰胡蜂的筑巢方式与金环黑尾相同,但喜欢灌木丛多的地方,巢最大可达10千克左右,胆小如鼠,多数出巢都飞行低矮,而且呈S形,速度快,分布在浙江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等,重要为害棉花等作物。
黄腰胡蜂多建巢于山间,4~5月间建巢于土穴、石穴中。10到11月份蜂群达到最旺盛,11月底12月初最后一批母蜂出世,并交尾后于树洞等抱团越冬,雌蜂3.5-4厘米,雄蜂2.5-2.9厘米,工蜂2.6-3.5厘米。
黑绒虎头蜂
黑绒虎头蜂又名黑尾仔、鸡笼蜂(台语)、黑腹天鹅绒虎头蜂、黑腹虎头蜂、绒毛胡蜂、黑虎头蜂等,重要分布于海拔1000~2000米的山区,少数分布于高、低海拔地区,身上绒毛较多,生性凶狠,毒性强,若是遇到危险就会群起而攻之,可把攻击者追到很远的距离,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无意侵犯到它而被它送上黄泉,所称杀人蜂。
黑绒虎头蜂初期筑巢于较浅的土洞中,但蜂王特别喜欢霸占其他平等大小的蜂,之后并产下自己的卵,待到工蜂差不多时上树筑巢,筑巢于较高的树顶,并随着蜂巢的扩展壮大而把蜂窝前的树叶咬光,蜂窝洞口可有多个,都成竖着的一条缝,蜂巢最大可达70kg以上,雌蜂体长2.8-3.4厘米,雄蜂2.2-2.7厘米,工蜂2.0-2.8厘米。
黄脚胡蜂
黄脚胡蜂分布于中国各地,以云贵川等地居多,目前笔者发现至少四个亚种,习性各异,但大个别的黄脚胡蜂在清明节前后开始在土洞、树洞等隐蔽的地方筑巢,待扩展壮大后迁移到周围的树干、房屋、岩石等地方筑巢,每年的10月份后,随着气温降低,蜂巢并走向了没落,蜂巢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。
黄脚胡蜂体长2.5到3公分,头大,胸部黑色,腹部鲜黄色,在树梢与屋檐营巢,是一种营独栖生活的胡蜂,工蜂具螯针,捕食蜜蜂,它除吸食蜜蜂蜂囊里的蜜汁外,还将蜂尸运回蜂巢喂养幼虫,雌蜂2.8-3.2厘米,雄蜂2.2-2.6厘米,工蜂2.0-2.8厘米。
黑盾胡蜂
黑盾胡蜂又名洋鬼子、黄胡蜂,分布在河北、陕西、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捕食多种农林害虫,特别喜食粘虫、玉米螟、菜青虫等,在果实成熟时,会啃食果实,酿成减产。
黑盾胡蜂在南方常筑巢于地洞,树洞中,挑土方式与金环等蜂区别,是把土叼着飞出洞外一段距离早先抛弃,再去找食,所以它来回都有叼着东西,有的很难找到,也有的筑巢于矮处比较密集的灌木丛中,北方重要筑巢于树上或者岩石上,蜂巢外形跟黄脚相同,最大可达10千克以上,雌蜂2.8-3.0厘米,雄蜂1.8-2.5厘米,工蜂2.1-2.6厘米。
小黄腰胡蜂
小黄腰胡蜂又名黄腰仔、台湾虎头蜂,重要分布于海拔500-1500米以下地区,属低海拔常见蜂种,性情温顺胆小,捕食距离较近,冬眠比较早。
小黄腰胡蜂喜欢筑巢于灌木丛,和个别较密集的矮树中央,少许也会在房屋或者高树上筑巢,蜂巢最大不超过8千克,雌蜂2.8-3.2厘米,雄蜂2.2-2.6厘米,工蜂2.0-2.8厘米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种植物 » 胡蜂的种类及图片大全